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鎮前平村:閑置土地生“金蛋” 開啟綠色共富新篇章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鎮前平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精心謀劃、全力推動鵝廠落地生根,利用閑置土地,為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孕育“金蛋”。
荒地蝶變聚寶盆。前平村黨組織察覺到閑置土地的開發潛力,多次與養殖戶溝通洽談,耐心協調土地承包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今,200畝的鵝廠內,8個養殖棚整齊排列,5萬只鵝苗在此茁壯成長,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近期,2萬多只成鵝順利出欄,為鵝廠帶來150余萬元收入。
科技鋪就致富路。科學養殖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為提升養殖水平,鵝廠一方面從遼寧聘請專業養殖人才,為鵝的養殖提供先進飼養管理技術;另一方面,優先雇用本村有經驗的村民,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已有十幾名本地工人在養殖場工作。同時,區農業農村局駐村工作隊也派駐技術指導人員,定期進行養殖技術指導,為養殖事業保駕護航。多方統籌下,鵝廠年出欄量10萬,年存欄10%,為村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魚鵝唱響生態曲。鵝廠建在魚池邊,形成了“魚鵝共養”的生態系統,鵝的糞便為魚池提供了天然肥料,促進魚類生長;魚池為鵝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此外,鵝以玉米和草為食,保證綠色有機健康。魚塘還開放了釣魚項目,游客可以在此休閑垂釣,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的綜合效益。這種生態循環的養殖模式,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多元提升價值鏈。為了讓“光伏鵝”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鵝廠積極推動銷售渠道的拓展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線上銷售,經屠宰檢疫后的大鵝打包發往全國各地,場均銷售500多只。下一步,鵝廠將與大型餐飲企業、羽毛球廠等密切聯系,通過精細加工,包裝售賣鵝內臟、鵝肉,把鵝毛用于制作羽毛球、羽絨服,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共富繪就新藍圖。鵝廠將在年底進行育種工作,將種蛋分發給村民代養,讓村民通過代養獲得更多收入,同時也能反哺村集體經濟。讓村民更深層次地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共享發展成果。(吳瑩、何瑞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