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堅持“五治”融通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以政治、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為抓手,堅持黨的領導、以民為本、創新驅動,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全力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樣板”,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堅持政治,提升黨的覆蓋層面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富拉爾基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由區委書記擔任總召集人,對51項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推進效果顯著。全力推行“社會治理提升年”行動,協調區委組織部等30余家職能單位落實工作,奮力打造“品質富區”治理新篇章。組建社區“大黨委”,建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轄區企業、共建單位、物業公司、“三新”組織、志愿團隊為成員的“一核五聯”聯席會議制度,全區30個社區吸納400余個團體組織工作人員作為兼職委員,實現組織聯建、資源聯用、治理聯抓、服務聯通。
建強黨組織領頭雁。選優配強村(居)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推動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把黨組織推薦的優秀人選通過一定程序明確為各類組織負責人,實現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實施“頭雁帶雛鷹”行動,形成社會工作部包聯指導街道、街道包聯指導社區層層遞進的結對指導模式,全年共舉辦社區工作者培訓4次,實現社區工作者全覆蓋。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舉辦社區工作者職業能力大賽,通過筆試、情景模擬、實際操作,以比代訓,有效提高社區工作者工作能力。
深化“兩新”黨建工作。組織召開全區“兩企三新”黨的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全面核實梳理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基礎臺賬,明晰黨組織隸屬關系。“兩企三新”領域共建立黨組織59家,獨立黨支部14個,聯合黨支部34個,按屬地選派指導員88人,“兩個覆蓋”和黨員管理形成常態化。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基本思路,聚合春陽街30家商戶,成立春陽街商圈聯盟,通過商圈聯盟作用,實現商圈內部群體發展力量聚合。
堅持自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完善基層網格體系。深耕網格服務工作,推行“1456”網格工作法,整合轄區資源打造“三員一體”的專職、兼職、專業網格員隊伍,構建街道、社區、網格“三級協同”巡訪體系,今年共走訪群眾近10萬人次,巡查重點場所4188處,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527條,解決問題1920件,實現“小事不出格、服務零距離”常態化。推行“1+2+3N”議事協商工作法,社區創建“月月談”“民呼我應”等品牌,實現“一社一品”全覆蓋,形成“大事集體議、小事現場議、急事隨時議”的常態化協商機制,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512件,其中繁勝社區通過議事協商設置30個停車位,有效破解了居民多年的停車難題。杜爾門沁村被列為國家級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村。組建安全巡查、社會服務等6個專委會,累計開展文藝匯演、健康義診等服務2000余場次。健全完善居民公約。推動公約由“大而少”式展示向“小而多”式展示轉變。北玻社區“九九九”居民公約入選全省優秀公約匯編。
完善志愿服務隊伍。加強基層志愿服務組織建設,以“兩鄉八街”為主體,形成14支基層志愿服務隊伍,總人數共計746人,延續“8+N”志愿服務體系,年初至今開展理論政策宣傳、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弱幫困等活動284次,切實將志愿服務落實到基層治理全過程。鼓勵基層志愿服務隊伍孵化志愿服務品牌,長青鄉永前村煦辰志愿服務隊獲黑龍江省優秀志愿團隊稱號。
完善基層減負機制。印發《富拉爾基區鄉鎮(街道)權責清單指導目錄》《富拉爾基區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指導目錄》,累計調整清單責任主體、配合實施、承辦部門56項,調整區級部門具體工作任務8項,完善鄉鎮(街道)權責清單86項。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則放原則,將7家區直單位共44項行政處罰事項下放至鄉鎮(街道),促使管理權限與基層發展需要相匹配,推動鄉鎮(街道)行政處罰權賦權事項落地見效。全區積極探索實踐“全科社工+全能服務”模式,多維度推動社區工作者由專人專崗向全科全能轉變,同步推動基層治理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網格“多格合一”,實現“減負”不“減速”。
堅持法治,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織密法治服務網絡。構建“三官三員一律”進網格機制,實現專業力量下沉網格。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體系,打造資源優化整合、信息互聯互通、矛盾多元化解、法治靠前保障的一體化“平安網格”。建成法官、檢察官工作站各40個,形成覆蓋全域的法治服務網絡,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等服務超500次,基層治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提升矛盾化解質效。形成“四所一庭一中心”基層法治新模式,推廣聯調聯動工作機制,構建完善鄉(街)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充分發揮鄉街人民調解機制作用,完善信訪事項聯絡制度,堅持源頭預防、精準施策,對矛盾糾紛開展全方位排查、精細化處置。
構建多元調解格局。構建以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基礎、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骨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為補充的三級調解網絡,推動人民調解由“單打獨斗”向“高效協同”轉變。推動人民調解向婚姻家庭、物業管理、生態環境等傳統領域和網絡購物、快遞物流等新業態領域延伸。大力發展專業性調解機構,建立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30個,調解類社會組織87個。
堅持德治,提升基層治理內涵
厚植紅色基因強根基。充分發揮紅色資源教育作用,依托中國一重展覽館、建龍北滿特鋼展覽館、海滿抗戰遺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學習教育,累計2000余名黨員干部參加。以文化浸潤凝聚民心,開展“道德講堂”“鄰里節”“百姓舞臺”等600余場特色文化活動,形成黨群同心、共建共治的生動局面。
規范居民行為促善治。制定“一則三榜”(即小區文明守則、道德評議“紅黑榜”、誠信經營商業榜、為民服務奉獻榜),展示參與基層治理默默奉獻付出的動人事跡,進一步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弘揚榜樣力量樹新風。營造“學有榜樣、行有方向”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在“富區社會工作”微信公眾號開設“模范力量”專欄,大力宣傳30余位優秀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的先進事跡,為基層隊伍樹立成長標桿。打造社區“文化長廊”,圖文并茂宣傳社區居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感人事跡,凝聚基層治理強大精神合力。
堅持智治,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治理平臺實現 “多網合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健全完善市域協同治理民生服務平臺,統一整合12345便民服務熱線、“大美紅岸”、“吹哨報到”、“碼上辦、馬上辦”等平臺資源,完善“大美紅岸”小程序功能,開通“居民上報”“智能客服”“書記信箱”等模塊,分別受理群眾日常反饋問題和工作巡查發現問題,實行平臺統一管理、上下信息貫通。
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組織轄區內各鄉鎮、街道在事項管理平臺開展事項認領和維護工作,各鄉鎮累計認領政務服務事項137項,各街道認領事項510項。為確保事項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嚴格遵循“五級六十同”原則,對政務事項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完善。目前富拉爾基區鄉街級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已達到98.4%,零跑動事項占比提升至92.4%,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