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治理發力 生態“煥顏”

盛夏的綏化,處處綠意蔥蘢,繁花似錦。街邊公園內,綠樹撐起華蓋,為大地投下大片清涼,各色花朵肆意綻放,交織成五彩畫卷。這般清新宜人的景致,正是綏化“十四五”期間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實現從“環境治理”到“生態蝶變”跨越的生動寫照。
鐵腕治污 筑牢生態屏障
在“十四五”的生態治理征程中,綏化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用扎實的行動和亮眼的數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打贏藍天保衛戰,綏化精準施策,多點發力。散煤污染治理是關鍵一環,通過“三重一改”攻堅行動,累計淘汰城市建成區外燃煤小鍋爐125臺,完成5臺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推廣生物質爐具讓3.73萬噸散煤被替代。秸稈禁燒方面,市、縣、鄉、村、屯五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和自動監控平臺發揮強大效能,2024年春季禁燒期PM2.5均值同比改善15.9%,2025年4月更是實現6年來首次無重度污染天氣。同時,VOCs治理與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同步推進,1362家企業納入工業源應急減排清單,超1.5萬輛老舊車輛被淘汰。2024年優良天數比例達83.3%,亞冬會期間PM2.5濃度同比下降54.3%,獲省級通報表揚,湛藍的天空成為綏化市民生活的日常。
打好碧水保衛戰,綏化以“退出全國地表水排名后30位”為目標,構建“流域-斷面-排污口”三級管控體系。肇蘭新河、泥河等重點流域,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地生根,30余次流域治理專題會、1660個入河排污口排查與99.6%的整治率,讓全市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從2021年的40%飆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劣Ⅴ類斷面全面“清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綏勝干溝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銷號,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100%。飲用水水源保護同樣不遺余力,市、縣、鄉三級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54個縣級以上水源地問題全部整改,189萬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推進凈土保衛戰,綏化嚴守土壤環境安全底線。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5家企業隱患排查“回頭看”,9個優先監管地塊管控率達100%。農村環境整治成果斐然,669個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從21%躍升至50%,146個行政村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主體工程竣工。涉重金屬企業監管強化,2家企業實現污水零排放,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3%以上,守護住了黑土地的生態安全。
攻堅破難 雙輪驅動護生態
督察整改與執法監管如同生態保護的“雙輪”,驅動綏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督察整改上,綏化動真碰硬。市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連續三年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高”專項行動,以“四不兩直”方式暗訪暗查,運用“四單六制”工作法,將問題整改長效化。截至目前,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27個反饋問題已完成整改24個,剩余問題也在按序時進度穩步推進。
執法監管方面,綏化持續強化環境執法能力建設。400余萬元的投入,為執法隊伍配備了37臺(套)智能裝備,執法“大練兵”活動提升了隊伍戰斗力,兩次承擔國家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任務并取得全國第六名的省內最好成績。對環境違法“零容忍”,累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50余件,處罰金額超3000萬元,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21件,聯合公安查處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件2件,形成強大震懾。
服務發展 生態經濟共繁榮
綏化的生態保護工作與經濟建設工作相互扶持、協同共進。
在創新機制、優化營商環境上,綏化出臺《綏化市生態環境系統2025年“生態助企”服務行動方案》,建立全省重點項目環評服務臺賬。“五專”服務機制發揮實效,對北林區180個重點項目,已完成149個環評審批。生態環境部門提前介入,為綏化市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綏化市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重點建設單位現場幫扶指導,對100余個建設項目開展定向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項目引領下,資金保障有力。近7億元中央生態環境資金的爭取,讓秸稈禁燒自動監控網絡、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10余個重點項目落地生根。秸稈禁燒監控平臺實現全自動火點預警,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獲生態環境部專項支持,為生態治理和農村環境改善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后盾。
“十四五”收官在即,綏化已做好迎接“十五五”的準備。堅守環境質量底線,統籌綠色龍江、美麗龍江建設,開展大氣、水、土質量提升行動,做到服務發展、項目實施、風險防控、隊伍建設四個到位,打好執法監管、秸稈禁燒、督察整改等五場硬仗,推進“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未來,綏化將以更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在呼蘭河畔、松嫩平原上,繼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答卷,讓美麗中國的“綏化樣板”更加絢麗奪目。(記者 陳俊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