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縣鴕鳥產業“孵”出鄉村振興金鑰匙
來源:賓縣委宣傳部
2025年05月30日10:59 |

不喂飼料吃玉米面。賓縣賓安鎮鴕鳥養殖戶劉玲玲,堅持自已改良鴕鳥的“一日三餐”,使養殖廠里的鴕鳥個個膘肥體壯,“鴕”起了致富新“錢”景,走出了特色養殖多元發展的新路線。
綠色養殖,打造健康品質。走進宇鑫特種養殖廠內,一只只體型健碩、憨態可掬的鴕鳥正邁著大長腿閑庭信步。有人靠近時,它們便伸出長長的脖頸,四處張望,嘴中發出“嚯嚯”地鳴叫,整個基地充滿生機活力。鴕鳥長得這么好,得益于吃得特別。“現在不是說健康綠色養殖嗎,就是不喂飼料,喂的是玉米秸稈和玉米面,還有豆餅這幾樣?!睆S主劉玲玲把玉米面、秸稈、豆餅混合起來,自制天然美味,眼見著個頭兒是蹭蹭長。
全鏈開發,鴕鳥渾身是寶。10年前,劉玲玲偶然在快手直播間看到了鴕鳥養殖,嗅到了商機的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啟了鴕鳥養殖之路。起初,依靠著自家飯店和良好的品質,鴕鳥肉“闖”上了百姓餐桌,達到了供需平衡。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的單一加上銷售渠道的局限,成為了束縛養殖廠發展的枷鎖。為了盡快走出困境,劉玲玲開始琢磨在延長產業鏈條上做文章,相繼開發出鴕鳥蛋雕、鴕鳥毛制品等產品,制作生產鴕鳥醬肉、干腸、餃子等農副產品,更注冊了“秦大叔”這一商標,打造品牌。渾身是寶的鴕鳥一下子成為了“致富鳥”,大大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也打開了銷售渠道。
聯農帶農,“小”鴕鳥馱動“大”未來。思路一變天地寬,如今的宇鑫特種養殖廠已經形成了養殖、培育、銷售為一體的特色農產品基地,并招收附近村民時令性打工,帶動增收3萬余元?!跋乱徊轿蚁氤闪⒐?,讓更多人知曉鴕鳥的價值,打造自己的風格,制定伴手禮,通過網絡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健康的鴕鳥肉、健康的食品。”對于養殖廠的未來發展,劉玲玲也有著清晰的規劃。
(責編:王思迪、鄒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