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持續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為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各種服務的網絡體系,也是衡量農業商品化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2021年,齊齊哈爾市堅持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持續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齊齊哈爾市于省內率先創新建設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金融、農機、科技、大數據等六大類成立了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協會,大力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重點扶持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建設發展了以金豐公社、聯享農業、華科農業為代表的36個全市新型服務組織,于2021年為全市提供服務3000余次,講座15場,培訓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5000人以上,初步建成了“點、線、面、塊”的網格化市場化服務體系,擴大了市場化服務能力及服務范圍。截至目前,全市16個縣(市)區均設置了專門推進專班,1225個行政村均落實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專員,已有超過30%的基層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多種形式掛牌開展服務,金豐公社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實現了“小社長”的村村覆蓋。
工作推進中,按照“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推廣”標準,歸納出6種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托管服務新模式,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含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達到1192.8萬畝,其中全程托管面積231.33萬畝,服務小農戶4萬余戶,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加快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組建了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并于全省創新建設了服務全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賦能超市,內容涵蓋金融、保險、農機以及投入品等,陸續通過合作方式建設了農產品快檢中心、玉米增產實驗室、數字農業解決方案服務中心和金融服務聯合體;引進世界500強希杰集團,在齊齊哈爾市開發了全國第一款湖羊專用飼料。
在數字農業的推動發展上,陸續引進北京愛科農、山東科大、北京鳶飛等大數據企業,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手機等,形成了以愛耕耘為農業大腦,以作業應用為支撐,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業大田無物聯網傳感器的數字農場,并依托金豐公社的生產托管,在全市建設了26個數字農場,實現了“一部手機會種地”。此外,齊齊哈爾金豐公社有限公司、華科農業、聯享農業、立創農業、訥謨爾公司、超越合作社等一大批涉農服務組織按照齊齊哈爾市嫩江流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規劃,依托資深土地整理和托管能力,深度參與到各地農業產業建設,聚集資源,加大投資和服務力度,創造性地推出“訂單+雙社聯合”一體化模式,形成產業鏈閉環,完全規避種植過程及糧食貿易環節的風險,成為齊齊哈爾市當好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記者 梁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