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縣歡喜村打好“三張牌” 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甘南縣歡喜村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依靠土地增收向產業興村富民轉變,通過打好貿易服務、品牌銷售和鄉村旅游“三張牌”,持續促進集體經濟發展。2020年,歡喜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8萬元;2021年6月,歡喜村黨支部被評為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建市場,打好“貿易牌”
歡喜村素有養牛、販牛的傳統,一些村民依此增收,這讓村黨支部看到了商機。憑借鄰近內蒙古的地域優勢,歡喜村大力發展牲畜貿易,先后引資建成了牛、羊和農機3個交易市場,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近40萬元。2014年,歡喜村黨支部招商引資4000萬元,建設了20萬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場,建有露天圍欄式圈舍840個,可容納牲畜3萬頭進行現場交易,每年吸引省內及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客商達30萬人次,年交易總量近40萬頭,交易總額約60億元。交易市場的建成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目前歡喜村有190多名牛經紀人,年均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客商的頻繁來往也帶動了市場附近的40多家商店及飯店增收。
建企業,打好“產品牌”
歡喜村先后引資建成宏達酒廠、歡喜板廠、歡喜加油站等企業,其中宏達酒廠投資達到了1500萬元。在此基礎上,村集體領辦成立了歡喜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酒廠的原料保障和市場基礎“借船出海”,注冊了“甘之北”牌白酒商標,打造自有品牌,生產的產品于2020年10月開始進入市場銷售,當年實現收入8萬元,2021年預計實現收入50萬元以上。
建花田,打好“旅游牌”
依托毗鄰音河水庫的區位優勢和優美環境,歡喜村積極發展旅游產業,引資1000萬元建成占地350畝的歡喜花田項目,吸引旅游公司12家,配套建設民宿19家,年游客達3萬人次。通過土地發包、參與旅游服務經營,戶均增收1萬余元。
下一步,歡喜村計劃建設1.5萬畝的酒用高粱、青儲玉米規模種植基地,為宏達酒廠和飛鶴乳業做配套;建設飼料加工企業和有機肥加工企業,圍繞牲畜養殖、交易的“頭和尾”作文章;發展電商產業,將歡喜村的板材、白酒和特色農產品搬進直播間,并計劃引資合作開發“歡喜馬肉”品牌,形成牛、羊、馬、農機、白酒、鄉村旅游六大品牌集聚效應,持續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產業。通過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領著農戶走、帶著農戶干,努力實現“支部引領、全員參與,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目標。(李文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