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東16.5萬畝鮮食玉米喜獲豐收

連日來,克東縣田野間機器轟鳴,大型收割機穿梭于鮮食玉米地塊,爭分奪秒搶收成熟玉米。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玉米被迅速運往本地加工廠,變身為鎖鮮成品。采收、加工環節的無縫銜接,保障了鮮食玉米的品質與供應效率,正成為克東縣新的“黃金名片”。
走進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鮮食玉米的收獲現場,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畫卷徐徐展開。田間,現代化的采收機械往來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棒棒飽滿的鮮食玉米被快速采收。地頭,一輛輛滿載玉米的貨車排起長隊,等待運往加工車間。在加工車間內,機械的運轉聲、工人的交流聲交織在一起,剛采收回來的玉米在這里經過脫皮、分揀、清洗、蒸煮、塑封等一系列精細工序,在短短3小時內完成鎖鮮,隨后將被發往全國各地,擺上消費者的餐桌。
“今年的鮮食玉米產銷兩旺,訂單預付款已經收到了8950萬元。”公司經理張天偉介紹,為保證鮮食玉米的品質,公司從源頭把控,建設原料種植基地6.5萬畝,并與農戶簽訂訂單種植合同,既保障了企業穩定的原料供應,也讓農戶們吃上了“定心丸”。“今年收獲期從8月中旬持續到9月中旬,預計產量將達到1.5億穗。”張天偉說。
位于克東縣玉崗鎮復興村的鑫禾食品有限公司同樣采收加工忙。公司合理安排種植戶玉米種植順序和時間,保證了玉米成熟標準和生產加工量,目前加工車間每日可生產鮮食玉米200萬棒,全年預計生產5500萬棒。
克東縣地處北緯47°,這是世界公認的黃金種植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該縣立足這一資源優勢,將鮮食玉米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鮮食玉米產業集群。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帶動等多種方式,推動鮮食玉米產業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克東縣注重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形成了以“北緯四十七”“吉美”“鑫禾”等為代表的一批實力強勁的企業,并組建了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協會,建立產業發展聯盟。通過這個平臺,企業之間實現了項目投資、客商需求、種子采購、種植計劃等商業資源與生產技術的匯集和分享。實施品牌培育提升戰略,打造“北緯四十七”“兢農”“潤健”“八月拾金”“興泉玉農”等眾多鮮食玉米品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4年,全縣鮮食玉米產業實現產值12.5億元。
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加快土地流轉,提升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增收機會。2024年,全縣黏、甜玉米基地種植流轉土地農戶1500余戶,畝均增收近1000元,帶動脫貧戶3770戶,戶均可增收1100元。2025年,克東縣種植鮮食玉米16.5萬畝,預計產值將超15億元。(蘇廣鑫、柴雪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