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縣塔哈鎮吉斯堡村:文明實踐“六步走”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富裕縣塔哈鎮吉斯堡村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契機,依托本地民族文化、地理位置、產業項目等優勢資源,持續刷新鄉村“顏值”,通過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突出教育引導、扎實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強化制度約束、營造濃厚文明鄉風氛圍、加強特色產業助增收,走好文明實踐“六步棋”,鞏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文明友善的村民與干凈整潔的環境相互交融,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在吉斯堡村徐徐展開。
抓好陣地建設,推動文明實踐
吉斯堡村整合現有資源,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提質擴面、提檔升級,建成集群眾服務大廳、文體廣場、民族廣場和文化長廊于一體的“一站式”文明實踐陣地,不斷完善農民大講堂、矛盾糾紛調解室等特色分區,有效豐富文明實踐陣地功能。堅持文化傳承與文化融合相統一,充分利用達斡爾族民族村地域文化獨特、鄉村景觀豐富、人文氣息厚重的優勢,高標準保護村建筑風貌和村落格局,深挖民族村特色文化資源,依托村內主要街路院墻,手工繪制展現達斡爾族民俗、文明鄉風等主題的漫畫墻,引導村民自覺樹立新發展理念,為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建成民族村史館,有效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激發村民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強化隊伍建設,凝聚奮進力量
吉斯堡村建立“1+2+N”工作機制,“1”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整合機關黨員、領導干部,組成理論政策宣講團,實時接受實踐站點單,開展理論下鄉宣講活動;“2”是由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兩委”成員組成實踐場所先鋒隊,通過鄉言鄉語,用百姓話講百姓事,深入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N”是由網格員、志愿者組成文明實踐服務隊,分赴百姓家中、田間地頭,圍繞“除陋習、樹新風”、倡導文明行為、限制過量飲酒等主題,廣泛開展接地氣、分眾化、互動式的理論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多彩實踐活動,濃繪幸福底色
吉斯堡村把村民需求作為任務導向,以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豐富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為重點,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采取“一月一主題”的方式,扎實推動文明實踐服務活動持續開展。為解決學生假期“看護難”的問題,吉斯堡村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打造家門口的“假期課堂”實踐服務品牌,根據學生需求及愛好,以假期作業、紅色教育等內容為重點,助力學生全面成長,讓假期成為學生成長的“加油站”。年初以來,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環境衛生等主題實踐活動 10余場次,累計覆蓋服務村民600 余人次。
完善管理制度,深化移風易俗
吉斯堡村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一約五會”制度,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建立“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紅黑榜,將勤勞致富、關心集體、孝敬父母等先進典型納入紅榜,把環境衛生差、好吃懶做的負面典型納入黑榜,讓“軟要求”轉為“硬約束”。堅持以評立德,通過村民推薦、村黨組織評選、鎮黨委復核,全村共評選出“好兒媳”“好鄰居”“干凈家庭”各3個,在全村營造學模范、講美德的優良風氣。
聚焦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模式
吉斯堡村采取“線上+線下”方式,線上充分利用新媒體、微信群、學習強國APP等渠道,精選一批微課程、短視頻等理論傳播作品,持續豐富理論傳播供給內容;線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理論講堂、科普講堂活動,讓黨的惠民政策和科學理念與群眾貼得更近、深入人心。采取“集中+分散”方式,劃分集體會議式、分散小組式學習課程,讓村民想學能學。采取“菜單+點單”方式,村民下單、志愿者服務隊接單,有針對性提供服務。
立足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吉斯堡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農技宣講2次,果樹、中草藥種植技術培訓2次,農技專家志愿者通過開設晚間課堂、田間學校等技術培訓方式,培養了一支接地氣、帶不走、高素質的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將當地的農民、種糧大戶培養成“土專家”。村集體引進中草藥特色種植項目,利用林下種植中草藥促進集體經濟壯大,探索出一條“林藥共生、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為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王瑩、李明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