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臺河:以“三個突破年”實現發展提速

盛夏穿行在七臺河的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經濟發展的滾滾熱潮。年初以來,七臺河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突破年”行動部署要求,將這一行動作為打贏經濟增長“翻身仗”的關鍵舉措,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縣域經濟方面,上半年,勃利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8.3億元,同比增長13.9%,一、三產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位。
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上半年,全市轉化科技成果360項,其中,重大科技成果15項,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入庫600項。
在服務效能提升突破年方面,七臺河市制定出臺煤焦企業紓難解困16條和加快推進煤礦復產復工17條措施,為寶泰隆、雙葉家具等企業解決無還本續貸20多億元,通過一系列暖企行動,有力穩住了工業經濟基本盤。
縣域經濟顯現發展潛力
2025年,勃利縣重點項目61個,總投資177.76億元,截至二季度末,已開工50個。眼下,國有糧食儲備庫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
國有糧食儲備庫項目計劃總投資4.29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糧食倉7座、淺圓倉15座、工作塔1座、汽車卸糧站1座。“目前項目完成整體施工進度30%左右,預計今年年底完成項目主體結構施工,明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項目的配套附屬工程以及設備安裝工程,達到生產運營條件。”項目經理毛戩介紹。
該項目建成后,倉容量可達31萬噸。糧食儲備庫內可實時監測倉內情況,更好保障糧食儲存安全,提升勃利縣乃至黑龍江東部地區糧食調控能力。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特色產業蒸蒸日上。“我是從鄭州來參加藍靛果采摘節的,平常吃的都是凍果,現在現場品嘗,酸甜可口,味道很好,滿滿的花青素。”游客王敏說。近日,勃利縣舉行了藍靛果文化節,以藍靛果產業為核心,融合文化、旅游、商貿等多元要素,為藍靛果搭建了聯通市場的產業橋梁,讓小漿果變為富民興縣的“產業果”。
勃利藍靛果種植總面積近1.9萬畝,年產能突破1000噸,預計年產值可達1760萬元。勃利縣現有華保、綠茵、澤坤、佳友、森果等藍靛果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14家和加工企業7家,主要栽種“藍精靈”“蓓蕾”“烏藍”等品種。面向鮮食市場的第二代品種“藍精靈”和“烏藍”實現了口感與營養的雙重突破,無苦澀味,花青素含量極高,其中“藍精靈”已成為市場寵兒。
今年豐收季,綠茵藍靛果生態園的“藍精靈”進駐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超市,125克銷售價格達到39.9元,一舉成為漿果市場的佼佼者。華保農業、呱呱農業、山東圣海等企業的12款藍靛果產品,成功入選黑龍江森林食品“九珍十八品”省域公共品牌名錄,名氣和熱度節節攀升。
科技創新積蓄發展動能
科技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近期,黑龍江海外民爆器材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1.8萬噸乳化炸藥生產線技術改造升級項目通過驗收,正式投入生產,技術水平省內領先。
近年來,這家公司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全力打造數字化車間。目前,公司擁有國內領先的全自動膠狀乳化炸藥數字生產車間、自動貼標系統以及智能裝車(機器人)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自動貼標機作為全國第一臺同時貼雙條形碼的機器,其低故障率和高產能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真正把科技成果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今年上半年,七臺河市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5項,帶動產業化投入達1.7億元,預計實現新增營業收入5.26億元。
凱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用于液晶屏幕的中間體材料2pub、pbr正在有序生產中。前不久,這家企業曾經面臨融資難題,七臺河市科技局在了解企業需求后,第一時間幫助企業對接金融機構,使企業獲得了科技型信用貸款。
黑龍江凱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蘆有力說:“我們申請貸款的當天,154萬元貸款就打到了賬戶上,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的信心。”
據介紹,七臺河市科技局已聯合全市10家銀行機構創新推出12種專屬科技信貸產品,為77家科技型企業提供了67.95億元貸款支持。目前,七臺河市科技相關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5倍;科技相關產業獲貸企業數量較年初增長38.6%;科技相關產業貸款加權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0.92個百分點,科技創新貸款實現“增量、擴面、降價”的目標。
助企服務成為發展后盾
今年,七臺河市在優化涉企市場環境、金融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方面多點發力,市、縣(區)分別制定實施方案,形成責任分工臺賬,11家專班、36家責任單位和縣(區)針對突破年行動各項任務逐條認領,實現任務落實到人。截至目前,七臺河市突破年行動82項具體任務中,23項全部完成;20項主要指標中,11項實現全年目標,其余正在按時序推進。
七臺河市市場局創新開展“短視頻解讀+直播帶策”活動,實現服務企業“云上求解”。七臺河市稅務局強化涉稅風險預警,實現涉企“納稅人涉稅智能體檢報告”服務全覆蓋。七臺河市人社局推出“移動零工客棧”就業幫扶工作惠及8501人次,為企業解決人力保障難題。七臺河市財政局會同各金融機構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完善“政銀企”聯動機制,6700余家企業、10家金融機構入駐融資信用平臺,累計放款115億元。七臺河市發改委組織各級干部走訪民營企業3007戶,歸集問題205個、解決192個,問題辦結率達93.7%。七臺河市營商局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其中6項涉企服務“一件事”落地實施,整體效能提升70%以上。七臺河市司法局出臺《七臺河市行政機關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反向清單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七臺河市法院組建民營企業糾紛調解專家庫,全市共開展民營企業糾紛排查323次,成功調解246件。
優良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上半年,七臺河市經營主體達到6.05萬戶,同比增長1.9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楊崴 記者 趙宇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