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縣:蓄滿人才活水 灌溉鄉村沃土

富裕縣將人才振興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在激勵人才向基層流動上下真功,帶動資金、技術、成果等要素資源向鄉村集聚,讓各類人才在基層有為有位,為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實施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引育并舉,打造鄉村人才振興“強磁場”
聚焦關鍵環節,精準引進、培育急需緊缺人才,為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搭建載體平臺。
加速人才回引,按照農技專家、養殖能手、農產品加工經營等領域劃分類別,建立健全動態“在外人才信息庫”,通過政策宣傳、線上走訪、產業推介等舉措,累計吸納返鄉就業創業700余人,提供產業項目培訓、農業經營管理技術、崗位推薦等綜合服務300余次。19名優秀富裕籍人才進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儲備庫”,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實現項目還鄉,創新開展“春回富裕·才聚故里”“鄉賢家鄉游·桑梓情懷深”等各類聯絡推介活動13場。優先支持返鄉人才參與蘆葦編織、鵝養殖等特色產業項目,引回在外優秀返鄉創業項目17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個、500萬以上項目9個,投資金額3.9億元。
加強供需對接,建立“縣級項目和技術需求清單”“高校院所成果資源庫”,精準選派“假期專家”、科技特派員下沉指導396人次。拓寬校地協同育人路徑,與東北農業大學等26所高校達成人才戰略合作,開展“黨建聯建+業務交流”、“師帶徒”一對一結對培養等活動,幫助解決技術領域難題10余項,讓“名專家”帶出“田秀才”。
科技賦能,構筑鄉村產業發展新體系
圍繞縣域農業產業實際和資源稟賦,深化政校企合作,持續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注入活力。
強化科研創新,立足周六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育良種”問題上的技術攻堅,先后促成其與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合作開展“組織培養技術工廠化繁育中藥材項目”、共建“科技小院”,將繁育基地轉化為“田間實驗室”,引進赤芍、黃芪等種植領域專業人才10人。
推動技術升級,邀請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教授圍繞水肥一體化、油豆角栽培、甜菜種植對各鄉鎮進行技術培訓與成果展示。引進玉米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淺埋滴灌技術,大面積推廣種植,相較傳統模式節水、節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
實施合作共管,組織涉農企業開展專題科普活動,圍繞特色種植產業開展深度合作,有效統籌人力物力資源,依托企業的技術優勢,組建由本地農技人員和“土專家”組成的服務隊,深入10個鄉鎮開設“田間課堂”,教授田間管理、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實用技術,惠及農戶1000余人。
優化服務,營造鄉村人才發展好生態
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在技能培訓、項目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讓廣闊鄉村成為人才干事創業的舞臺。
建立通報調度制度,動態掌握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分析研判、協調解決人才難點問題,切實讓縣直部門和鄉鎮“一把手”擔起了人才工作的主體責任,提高人才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拓寬發展空間,新建省級公辦公共實訓基地,計劃開設農林種植、農林加工等8類專業培訓,年培訓能力可達3000人次。與齊齊哈爾大學開展鄉村振興人才聯合培養,舉辦創業、居家養老護理等職業技能培訓,逐步形成面向全社會的公共技能培訓服務體系。
加大選用力度,突出選用干部基層傾斜導向,先后向鄉村兩級輸送專業技術和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補充到村任職大學生、名校優生、成手人才307人,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班子成員4人,培育鄉賢人才10人,激發人才在基層一線的干事熱情。(李明澤、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