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團克山農場建設馬鈴薯智慧農場

北大荒集團克山農場聚焦馬鈴薯大基地、大企業建設目標,賦智馬鈴薯種植鏈條,為“產業公司+基地”一體化發展增添動力。
智慧農機大顯身手
7月11日,在克山農場第五管理區一塊700畝的馬鈴薯地上,水肥一體化滴灌管正在根據馬鈴薯生長需求自動調節灌溉量和施肥量,實現馬鈴薯種植全程精準化管理。這背后離不開現代化農機的“幫忙”,早在4月份,這個農場的動力中耕機在開展追肥作業時就同步對該地塊一次性鋪設滴灌管,為中耕期間水肥一體化管理做足了準備。
去年,克山農場引進了全國首臺馬鈴薯智能巡田機器人。巡田期間,通過全身20多個高清攝像頭對馬鈴薯葉齡、病害、蟲害作出最精準的判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為農場適時開展馬鈴薯病害防治、精準施用藥肥提供了科學指導。
作為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范場,克山農場近年來引進了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馬鈴薯種管收機械,推動一系列農機技術落地,實現天地空一體化農機裝備集成應用。從馬鈴薯自走式收獲機、動力中耕機到航化飛機、無人機,再到無人駕駛拖拉機、智能巡田機器人,現代化農機裝備在馬鈴薯播種、田管、收獲和整地過程中大顯身手,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目前,克山農場擁有馬鈴薯種管收機械超過350臺套,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8%。依托現代化的農機裝備,從2020年到2022年,克山農場種植馬鈴薯每畝可節約人工成本100元以上,全年作業時間僅需20天。
科技措施賦智賦能
有著近20年馬鈴薯種植歷史的克山農場在種植管理過程中積累下品種選育、田間耕作的經驗技巧,提煉出優種薯、優栽培、優防控、優耕作和全程標準化管理的“四優一管”栽培技術,推動馬鈴薯品種不斷優化、產量不斷增長、種植效益不斷攀升。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淀粉含量高低決定著馬鈴薯的經濟價值。從2020年起,克山農場和薯業集團種薯研發中心合力選育高淀粉、高產種薯,淀粉含量從13%上升到15%,到2023年實現18%,平均畝產也從1.4噸逐步上升到2.5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克山農場與高等院校進行產學研用領域深度合作,在實踐中總結出馬鈴薯黑痣病防治、微生物制劑拌種及土壤溝施處理、“藥肥一體化”等10多項農藝措施,建立多個高產高淀粉品種選育示范區、高產栽培示范區和科技引領示范帶相結合的馬鈴薯科技示范體系,通過示范引領帶動逐步推廣,給馬鈴薯種植插上“科技的翅膀”。
智慧農場初具規模
2022-2024年,為期三年的馬鈴薯智慧農場項目在克山農場落地,項目主要圍繞“感知-分析-決策-示范”創新鏈條開展智慧農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打造我國首個馬鈴薯規模化農場的“智慧樣板”。去年,這個農場建成智慧農業中心,通過衛星、無人機和地面傳感網將轄區內馬鈴薯種植面積、農機保有量等數據上傳到中心內服務平臺,并在智慧感知、智慧生產、智慧植保和智慧服務四個功能模塊建立數據庫,形成生產要素管理“一張網”。
今年,這個農場繼續對智慧農業指揮中心進行升級,將馬鈴薯智慧生產面積從去年的1000畝擴大到2000畝,在田間建立田間氣象站、蟲情檢測燈、孢子捕捉儀等智能裝備,鏈接智慧農業指揮中心電子大屏,工作人員在室內一鍵即可了解田間作物長勢、氣象預警信息和農機作業軌跡,對馬鈴薯長勢及病害情況進行分析診斷和科學決策,及時作出病蟲害防治指令、制定精準的栽培措施,形成分析決策“一鍵通”。
據了解,這個農場正在推動10余項智慧農業技術及裝備落地,促進馬鈴薯智慧農業平臺、技術和裝備的集成應用示范,帶動全面積馬鈴薯數字化種植,并在3至5年時間將智慧農業覆蓋全場42.51萬畝耕地,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孫麗、代夢迪、宋燕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