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鴨山市“三個轉變”推動轉型高質量發展

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煤炭經濟向非煤經濟轉變、原料向材料轉變。雙鴨山市通過實現“三個轉變”不斷推動轉型高質量發展,目前新項目、新技術、新業態正在成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能,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雙鴨山市是一座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隨著煤炭開采和國家能源政策的調整,其發展面臨著新課題、新挑戰。市委新一屆班子在研究謀劃轉型發展思路舉措中,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自然生態等各項因素,提出了“三個轉變”,推動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
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雙鴨山市資源富集,煤炭儲量117億噸,石墨儲量6億噸,磁鐵礦儲量1.2億噸。立足資源優勢,雙鴨山市全力做好“上項目、深加工、強產業”大文章。依托資源上項目,進一步釋放優質產能,力爭達到4000萬噸到5000萬噸的煤炭產能。在糧食深加工、石墨負極材料加工等方面下功夫,通過資源的精深加工,提高資源利用附加值。在做強做大煤、電、鋼、糧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新材料、生態旅游等新產業,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推進地區生產總值向千億元邁進。
實現煤炭經濟向非煤經濟轉變。雙鴨山是煤城,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煤炭產業比重達到63%。著力破解“一煤獨大”的發展困境,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走出一條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新格局。積極發展煤電和煤化工產業。以神華國能煤電化項目為基礎,加快煤炭加工和綜合利用,實現煤炭潔凈化、煤電一體化、煤化工產業精深化,把煤炭產業鏈拉長,向新型煤化工發展,全面推進“煤、電、化、運、風、光、熱”一體化發展。加快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充分依托大森林、大濕地、大冰雪、大界江等生態資源優勢,全力打造“中國·黑土濕地旅游帶”和“烏蘇里江·界江風情旅游帶”特色旅游品牌,全方位推進四季旅游新模式,生態優勢已經初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物業等產業提質擴容,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電商產業發展態勢迅猛。通過加快發展非煤產業,推動非煤產業比重超過煤炭產業比重,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現原料向材料轉變。堅決摒棄單一采掘和粗放生產的傳統方式,切實走好精深加工新路子。將已探明的6億噸石墨和2925萬立方米玄武巖作為發展新材料、新產業的巨大優勢和良好基礎,努力做大做強石墨新材料、玄武巖纖維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雙石墨采選項目已竣工投產,當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余萬元;雙鴨山玄武巖纖維及其制品生產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力爭年內試生產。
“三個轉變”創新轉型升級,構筑產業發展強力引擎。據悉,去年全市經濟運行實現企穩回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3%。(記者 楊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