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漠河市西林吉鎮41區84歲孤寡老人董桂云使用愛心呼叫器撥通了管片輔警岳鵬的電話,岳鵬接到電話后馬上起身前往老人家中……董桂云老人說:“有了呼叫器可真好,民警和我們這些‘空巢老人’關系更親密了!”
這一幕場景是大興安嶺地區為民辦實事的一個小鏡頭。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興安嶺地區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全區上下用學習智慧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開啟現代化新興安建設征程的實際行動,不斷開創林區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年1至3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4.2%,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3.7%,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
打好“三四”組合拳
大興安嶺地區對標對表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實施“三化”推進辦法,把項目化、工程化、戰役化方法運用到黨史學習教育之中,各個工作組繪制了工作任務流程圖,每周、每月都有重點工作推進表、工作臺賬和任務清單,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對賬銷號。
全區單位結合區情實際,把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改作風優環境和政治生態建設提升工程作為轉型振興的“四個保障”,與疫情防控、項目建設、森林防火“三個硬仗”結合起來,全力開展打好“三四”組合拳行動,確保學習教育有力有序有效。
地委班子成員、地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自學、召開集體學習會議、參觀紅色基地、“辦實事、開新局”專題調研等方式,以上率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組織全區黨員干部聆聽省委宣講報告會,地縣兩級宣講團、宣講小分隊開展專題宣講150余場,受教育人數達到12500人次。優選青年宣講骨干,面向青少年開展宣講50余場。面向基層開展黨史宣講、文藝演出、主題展覽等“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330次。對全區33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梳理認定,組織參觀踐學活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打造覆蓋機關、企業、農村、社區、校園的“新興安大講堂”,拉進了黨史學習教育與百姓的距離。
開通勤務警務“直通車”
“不能野外弄火,要時刻注意啊!”進入5月,大風天氣增多,國家重點火險區大興安嶺地區繃緊了森林防火弦。為此,大興安嶺各級各單位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一線督導檢查森林防火工作,同時按照主題實踐要求,紛紛深入各基層站(鎮、場、村、社區等基層責任區)、進行一次防火檢查、開展一次黨史宣傳、征集一條意見建議解決一件具體問題,全面筑牢維護國家森林資源安全的堅強堡壘。
塔河縣上地營村是個“一人村”,前不久,村民王鳳萍要辦理二代身份證,當地民警主動上門,免除了她的舟車勞頓。“在家門口就能辦證,這在以前哪敢想啊。”大娘露出舒心笑容。這是全區公安機關率先在全省開展的警務直通車項目,有效解決偏遠鄉鎮、村屯、林場群眾出門難、辦事難問題,被百姓稱為“家門口的小警局”,成功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厘米”。
“我家葡萄苗葉片小,長勢弱,一直蔫巴巴的,今天聽了專家講解才知道是啥原因。”在加格達奇區加北鄉加北村,葡萄種植戶老李在地區農林科學院高級農藝師許延敏指導下,把耽誤的葡萄長勢搶回來。瞄準偏遠山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大興安嶺地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地縣兩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中省直單位,圍繞備春耕助農、清明節春防、地區“十大民生工程”、營商環境改善等,開展百件實事幫到村、千個支部進社區、萬名黨員聯樓棟主題實踐活動,確保“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效果。
特色活動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大興安嶺充分發揮全民閱讀活動品牌作用,當地媒體開辦《百年黨史大家讀》《追尋紅色足跡·我講給你聽》等多個特色欄目,制作播出上百個黨史音視頻節目,把反映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艱辛歷程的原創話劇《八百里高寒》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優秀教材在全區集中推送,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干事創業的熱情。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區設立征求意見箱75個,召開座談會504個,發放征求意見函1萬余份。深入開展攻堅式、體驗式、融入式“走流程”,立行立改問題200余件次,規范簡化辦事流程24項,累計開展愛心幫扶1300余人次。發現問題386個,現場辦公立行立改270件。整合黨建資源,因地制宜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臺賬1574個;廣泛開展志愿奉獻和公益服務,參與人數達1.2萬余人次。
全地區各地用一個個主題實踐活動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熱潮。
一次次滌蕩心靈的深入學習和研討,一場場人氣滿滿、熱氣騰騰的黨史宣講,一樁樁筑初心、解民憂、聚民心的民生實事……無論在機關、企業、社區、學校、醫院、軍營,還是在農家炕頭、村戶院落、草原深處,黨史學習教育正如春雨滋潤著大興安嶺八萬里林海。(閆捍江 記者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