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6月16日電(焦洋)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世界主題是“糧食、飼料、纖維”,我國主題為“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6月17日,黑龍江省林草局將通過設置宣傳板等形式,向市民普及防治荒漠化的相關知識。
黑龍江省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大慶市的16個縣(市、區),屬于科爾沁沙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沙化土地47.4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1991年,黑龍江省制定實施《黑龍江省防沙治沙工程規劃(1991-2000年)》,通過近30年的治理,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據氣象衛星遙感數據顯示,近年來黑龍江省植被生態質量持續好轉,2019年為近20年來最優。
近年來,黑龍江省以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為依托,以項目治理為重點,將嫩江沙地綜合治理作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抓手,圍繞科爾沁沙地百萬畝工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突破、規模治理。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造林831.56萬畝,現已基本形成了以農田防護林為基本框架,多林種、多樹種并舉,網帶片、喬灌草結合,農林牧彼此鑲嵌,互為一體的綜合防護林體系,為構建“一帶一路”北方防沙治沙生態屏障,保障松嫩平原黑土資源和糧食安全,促進沙區人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
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齊齊哈爾市環中心城區已建成“三環套月”“眾星捧月”的環城治沙生態屏障,控制了風沙,庇護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大慶市早在2003年,就被國家確定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借國家在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點林業工程建設上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平原農區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化。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普查顯示,大慶沙化土地面積已由2001年的1050萬畝減少到487.2萬畝。
林木種苗、林下經濟、經濟林、森林濕地旅游等涉林產業穩步發展。據統計,齊齊哈爾市自三北防護林一期工程起產生經濟效益達169.62億元。富裕縣二期工程末(1995年)與2016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由6.87億元提高到了103.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由780元提高到13356元。
生態環境的改善,保護了大面積耕地,提高了產品的數量、質量,“風剝地后毀種”現象不復存在,糧食連年實現穩產增產,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激發了人們熱愛、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大慶市經過近20年的治理,2509個村屯中,樹木綠化覆蓋率10%以上的村屯有2180個,其中20%以上的超過700個,徹底消除了“無樹屯、光桿路”,大同區林源鎮、杜爾伯特縣一心鄉等提前實現了生態村和生態鄉鎮建設目標。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為再就業提供了機會。
圖片由黑龍江省林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