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国产AV精国产传媒-国产在线aaa片一区二区99-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問:我們通過報道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大興安嶺地區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久久為功,提出“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生產力”的目標導向,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請問通過近幾年來的創新實踐,大興安嶺地區項目建設方面有哪些新進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副專員、民盟大興安嶺地委主委白成君: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中央廣播電視臺對大興安嶺以及對我們區項目建設的關注和支持。多年來,我們大興安嶺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抓手,圍繞省委省政府“十個突破”,聚焦突出“兩山”優勢,維護生態和國防“兩大安全”,發展中醫中藥、文化旅游、綠色礦業、寒地漿(堅)果、電商物流、特色林農、通航服務“七個產業”,強化政治生態、作風環境、基層黨建“三個保障”,在打好打贏去年“項目建設年”硬仗基礎上,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工程,今年我們全力推進139個重點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夯實林區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基石,1-5月份全區固定資產增速達到57.3%,預計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在項目建設方面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重大基礎設施短板有效彌補。堅持高位推動、重點推進,成立了由行署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鐵路、機場、口岸、通信四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僅用179天即完成漠河機場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項目已開工,完成投資2.5億元;加格達奇機場改擴建工程列入省“十四五”規劃;呼瑪通用機場已開工建設;塔河、呼中通用機場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東西南北中”機場空間布局已經基本形成。富裕到加格達奇鐵路提速改造工程在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立項前期工作。G111、G331等重點國道4G網絡覆蓋和城鎮5G網絡覆蓋正在全力推進當中,計劃三年內實現全區旅游主干道4G網絡全覆蓋。
二是城鎮基礎設施弱項逐步補齊。立足打造主題鮮明、風格各異、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林海小鎮,全力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完成了一大批利長遠、惠民生的城鎮基礎設施項目,累計實施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49個,新建、改造市政管網1740公里,環保攻堅戰涉及的水、土、氣等16個項目全面完成,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更加舒心。
三是產業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充分發揮優良生態、優質資源等比較優勢,加大產業項目謀劃策劃和招商引資力度,開工建設產業項目數量占全區重點推進項目比重較去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今年我們重點推進綠色礦業、石油儲備庫、北藥倉儲加工產業園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引進培育寒地漿(堅)果項目24家,打造電商產業園11個、孵化企業148家,通航、汽車、電力、建筑等新興寒地測試體系逐步形成。
我們相信,好項目就是金種子,發展歸根結底要靠項目支撐,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我們將立足當下、著眼長遠,以項目的大干快上推動林區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不斷激發新動能、跑出加速度、打造新格局,為建設現代化新龍江貢獻興安力量。
問:我們知道大興安嶺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是東北乃至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請問大興安嶺地區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筑牢神州北極生態安全大屏障方面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副專員李金龍:對于大興安嶺來說,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我們擔負與生俱來的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大興安嶺是黑龍江和嫩江源頭,有廣袤的大森林和廣闊的大濕地,是國家大糧倉松嫩平原的天然生態屏障,是國家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儲備基地。守護綠水青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大政治責任。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主動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的創新舉措,林區生態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把好“一個定位”。就是牢牢把握“守護國家生態安全”這一戰略定位,嚴守森林、林地、濕地和物種四條生態紅線,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2014年,大興安嶺地區率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結束了開發建設50年來的木材生產史。通過7年來的不懈努力,實現了有林地面積、活立木總蓄積、森林覆蓋率持續“三增長”。二是打好“兩個硬仗”。森林火災是林區生態安全的重大威脅。大興安嶺林區每年有6個月的時間處在森林防火期,所以我們要統籌打好春防和秋防“兩個硬仗”。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理念,堅持挑戰自我、挑戰極限,千方百計嚴防死守,以天保旬、以旬保侵占月、以月保季,連續打贏了森林防火系列戰役,取得了“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的驕人戰績。三是抓好“三個治理”。首先是突出依法治“林”。“十三五”期間共查處盜伐林木、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破壞林地濕地等違法犯罪案件1470起,收回林地753.1公頃,讓生態紅線真正成為了觸碰不得的“高壓線”。其次是強化依法治“水”。全力開展河湖“清四亂”,保持河清水潔的良好水環境,確保為龍江百姓提供兩江“源頭活水”。同時,我們堅持依法治“污”。“十三五”期間累計淘汰黃標車975輛、燃煤小鍋爐189臺,區域內7座污水處理廠實現平穩運行。通過以上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努力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讓林區百姓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問:我們知道文化旅游產業是大興安嶺地區大力發展的七大生態產業之一,請簡要介紹一下,大興安嶺地區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下一步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副專員孫亮:大興安嶺地區位于祖國版圖的“金雞之冠”,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肩負著維護國防安全、生態安全的重要職責。就其旅游資源來看,非常豐厚而且獨具特色,可以概況為“北、大、純、特、古”五個字。
“北”就是以北聞名。大興安嶺是我國最北、緯度最高的邊境地區,地理坐標介于北緯50°11'至53°33'之間,橫跨三個緯度,素有“神州北極”之美譽。“北”是大興安嶺特殊的地域名片和文化標簽,北極村是我國唯一觀賞北極光的最佳地點。“北”也擁有“冷、涼”的先天優勢,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0℃左右,是國內非常適宜夏季避暑度假、養生養老的地區。全年無霜期80—110天,冰封期180—200天,冬季極端氣溫零下52.3℃,是中國冬天最早開始的地方,也是賞冰樂雪和挑戰極寒的絕佳之地。
“大”就是以大著稱。全域面積8.3萬平方公里,全長4440公里的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國第三大河——黑龍江在大興安嶺發源,流經長度786公里;素有“醉美G331國道”之稱全長9301公里的丹阿公路,途經大興安嶺境內604公里。
“純”就是以純為魂。700萬公頃的浩瀚林海,賦予了大興安嶺天然的健康基因,500多條河流清澈見底、甘甜清冽。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4.8至5萬個,比世衛組織清新空氣標準高38倍。PM2.5僅15微克左右,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是大自然恩賜的“洗肺工廠”。好山好水好生態,孕育了優質的森林生態食品,是全國敢于叫響“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森林綠色品牌的地方。野生藍莓儲量占全國90%,占世界30%,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
“特”就是以特稱奇。大興安嶺擁有諸多壟斷性、稀缺性特質旅游資源,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亞洲最大寒溫帶島狀林濕地南甕河濕地、被譽為天地灣的“龍江第一灣”、第四季冰川遺跡國家地質公園漠河石林、“潑水成冰”的中國最冷小鎮、北緯52°13'14"東經124°41'31"的全球陸地唯一“愛情坐標點”,都凸顯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現了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
“古”就是以古為韻。大興安嶺古稱大鮮卑山,是中華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共發現從新石器時代至遼金時期古巖畫遺址38處,呼中北山洞舊石器遺址距今有1.5萬多年。兩千年前,拓跋鮮卑從這里南遷,建立了北魏王朝;1100多年前,契丹族在這里逐漸強盛,建立了大遼帝國;康熙年間,清政府兩次在這里打贏雅克薩戰役,開辟了著名古驛黃金之路。 綜合概括,大興安嶺現已成為“國內找北的唯一之地、觀賞極光的最佳之地、避暑休閑的理想之地、森林康養的必選之地、極寒冰雪的挑戰之地、見證真愛的神圣之地”。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委、行署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等生態主導型產業,在打開“兩山”轉化通道上邁出新步伐。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旅游強省”的戰略目標,并將旅游業確定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發揮大興安嶺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夯實產業基礎、塑造品牌形象、繁榮文旅市場,培育好“龍江的后花園”,最終打造成“中國的拉普蘭”;重點推出“醉美龍江331邊防路”“G111中國愛情穿越線”,最終形成“中國北極大道”的特色線。
培育“龍江的后花園”,打造“中國的拉普蘭”:作為祖國版圖的“金雞之冠”——大興安嶺自然景觀美不勝收,是龍江人休閑養心、回歸本真理想之地。所以,下步我們堅持項目牽動,積極推動12個文旅項目落地實施,促進文旅產業提檔升級。加強設施建設,完善北極村、大北極島等重點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游景區提質增容,把龍江后花園培育好。同時,大興安嶺地區與拉普蘭地區在地貌、生態、氣候等條件上有高度相似度。拉普蘭地區涵蓋挪威、瑞典、丹麥的極地地區,是北歐馳名上百年的高端旅游度假勝地。大興安嶺地區在開發高端旅游度假業態時,可以有效借鑒。下步我們將以做熱“最北、最冷、最純、最愛”為引爆點,全力打造中國寒溫帶生態旅游打卡地、森林康養體驗地、冰雪旅游度假地、自駕和戶外首選地,以旅游強區撬動林區高質量發展。
推出“醉美龍江331邊防路”“G111中國愛情穿越線”,形成“中國北極大道”的特色線:“醉美龍江331邊防路”是國道G331丹東至阿勒泰公路在我省境內路段,連通了大興安嶺沿邊三個縣(市),串聯漠河北極村旅游景區,公路沿線保存了一流的原生態,是珍貴稀缺的旅游資源。國道G111線起點為北京,終點為大興安嶺漠河,中途穿越中國唯一愛情坐標點,為此,我們稱之為“G111中國愛情穿越線”。這兩條線路一路向北,不僅能找到中國的“地理之北”,還可以找回“心中之北”,“北”也被譽有騰達發展之意,找到了“北”,也寓意著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成功。下一步,漠河市、塔河縣、呼瑪縣三地要結合“醉美龍江331邊防路”建設,進一步打造鹿鼎山、鄂倫春民族風情園、金環島等景區,不斷拓寬文旅融合深度。拿出專項資金發展G111國道沿線旅游經濟,通過提升服務驛站檔次讓游客停下來、增建觀景平臺讓游客慢下來、完善景區景點基礎設施讓游客留下來等三項措施,打造經濟引領、地企共建、以人為本的旅游服務線路,最終形成“中國的北極特色旅游大道”。
問:我們注意到,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請問大興安嶺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的總體考慮是什么?近期做了哪些工作?未來有那些打算?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副專員、民盟大興安嶺地委主委白成君: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打通“兩山”通道的制度保障,能夠有效解決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問題,讓保護生態環境與獲取經濟利益同步,從“要我保護”向“我要保護”轉變,激發政府和市場主體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對推動大興安嶺林區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下發后,我們積極研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向、路徑和具體舉措。一是成立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專班,設立了研究發展中心,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工作舉措、具體任務、完成時限和責任分工,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分頭抓、工作專班專門抓、責任單位具體抓的工作機制。二是率先完成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按試點規則在全區鋪開。完成了生物多樣性和濕地資源存量調查等工作,建立了動態監測制度,及時跟蹤掌握自然資源變化情況,正在著手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三是分別與中科院一院兩所和東北林大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2個科學家工作室,實現了碳衛星、碳通量數據匯聯匯通。四是突出抓好碳匯經濟,開發林業碳匯項目4個,圖強林業局獲得全國首單林業碳匯質押貸款。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開展先行先試,針對特定地域單元,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制定生態產品核算規范。著手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利用好省“生態銀行”政策,放大投融資體量。建立科技研發中心,強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智力支撐。著力打造原生態產品電商平臺,建立完善質量溯源體系,創建生態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切實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問:我們了解到今年是大興安嶺政企分開后的第一年,請問大興安嶺地區將如何通過開創地企一體發展、融合發展、協同發展新局面,更加有效地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副專員李金龍:大興安嶺因林而生、因林而興。地企雙方同踏一方熱土、同為一方百姓、同護一片森林,既是“一家人”,也是“親兄弟”,政企分開后我們要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原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密切交流合作。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共同抓好森林防火。大興安嶺森林火災一頭連著林區百姓民生,一頭連著黨中央的牽掛,對于地企而言,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就是“國之大者”,做好森防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將繼續錨定“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的目標,嚴格落實“三清單一承諾”“兩書一函”等工作機制,勠力同心、聯防聯控,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舉措,堅決打好打贏森防系列戰役,全力維護林區生態安全。二是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大興安嶺作為省生態環境廳首選地市,正在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林業集團“森林和濕地生態產品評估與綠色價值核算項目”已通過中國林學會專家評審。為了建設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地企雙方將在示范區創建、發展碳匯經濟、爭取生態補償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擦亮生態品牌、厚植“生態富礦”。三是共同加快綠色發展。充分發揮地企雙方各自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努力實現政府增稅、企業增效、百姓增收的目標。積極在生態旅游、綠色礦業、通航小鎮、森林碳匯等方面加強對接,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化合作,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四是共同完善基礎設施。堅持地企融合一體化,上下結合立體化。屬地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林業企業主動配合積極參與,在項目建設上同步謀劃、同步申報、同步爭取,不能缺位遺漏。建立健全協調會商機制,在總體規劃和項目儲備上,充分溝通、聯合審核、做好銜接;在土地、林地等前期手續辦理上,相互支持、簡化流程、壓縮時限;在應急救援、數字林業、移動通訊、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充分發揮國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兩個渠道優勢,共同爭取、共建共享,努力實現“1+1大于2”的疊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