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国产AV精国产传媒-国产在线aaa片一区二区99-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問:鶴崗是資源型城市,請問,在“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這一點上,鶴崗是如何貫徹落實的,有哪些進展和成效?
鶴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延良:近年來,我們圍繞煤炭、石墨、生態三大資源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為鶴崗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一是向煤炭資源精深加工要發展。鶴崗煤田已有百年開發歷史,煤炭地質儲量32億噸,煤種齊全、煤質優良。我們在做好“煤頭”保障基礎上,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建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中海油華鶴公司煤制肥大顆粒尿素生產基地,構建了煤轉電、煤制肥、煤制焦、焦爐煤氣制天然氣4條產業鏈,實現多點開花、多鏈并舉,2020年煤化工產業完成產值38.1億元。下一步,鶴崗市將不斷釋放優質產能,加快推進煤礦升級改造,力爭形成600萬噸以上煤炭生產能力。
二是向石墨資源精深加工要發展。鶴崗石墨資源富集,探明礦石量17.31億噸,具有儲量大、品位高、品質好、采選易、應用廣五大優勢。鶴崗市相繼引進了中國五礦、中國一重兩家央企,打造了負極材料、石墨烯、超硬材料、尾礦綜合利用4條石墨深加工產業鏈,2020年石墨產業完成產值46.6億元,一躍成為繼煤炭產業之后第二大產業。下一步,鶴崗市將按照慶偉書記將鶴崗打造成400億產業值的石墨產業集群的指示要求,充分發揮云山這一世界最大天然石墨礦的儲量優勢,借助鶴崗市列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基地”“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群城市和產業集聚區”的戰略規劃優勢,在服務體系、發展載體、主流產品三個方面創新升級,為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向生態資源開發要發展。鶴崗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不斷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先后成功舉辦了鶴立湖國際冰雪汽車邀請賽、梨花節、“品·行中國 兩極穿越”自駕游等系列活動,“龍江三峽”文化旅游集合區與諭霖射擊場共同被評為“黑龍江十大最受歡迎旅游景區”,2020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60萬人次。憑借良好的自然生態,完善的醫療康養基礎,我們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投資1.67億元,建設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最大的醫養康城市綜合體項目,結合旅游民宿、溫泉小鎮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有生活、有文化、有靈魂的文旅康養,鶴崗市被確定為“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國家醫聯體試點城市”“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城市”,為涵養康養產業打下堅實基礎。下一步,鶴崗市將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逐步拓展養生保健服務模式,全面提供居住、文化、美食、生態“四型”養生產品以及抗衰老服務,將鶴崗打造成集養生、養心、養老于一體的“康養之城”。
問:鶴崗是一座依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開發歷史超過百年?v觀歷史發展,資源型城市一般是先生產后治理,歷史欠賬較多。我們關注到,最近幾年鶴崗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現在的鶴崗山清水秀天藍。能否介紹一下鶴崗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上出臺了哪些舉措,是怎樣逐步恢復綠水青山的?
鶴崗市副市長祝天姝: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兩山”理論,深入落實“生態強省”戰略,提出了“生態立市”的發展思路,舉全市之力打響了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穩步推進。通過這場由“黑”變“綠”的環境轉型攻堅戰,一座天藍、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一是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們以藍天保衛戰為核心,通過全面開展散煤污染治理、燃煤設施綜合整治,統籌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露天礦山整治、淘汰落后煤炭行業產能、揚塵管控、新能源公交車替代等一系列科學措施,2020年實施供熱老舊管網改造45.58公里,拆除廢舊煙囪265座,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19%,全市替代減少散煤量約28.5萬噸,主城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面淘汰,大氣污染治理成果顯著。鶴崗市空氣質量逐年提升,2020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天數為359天,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1%,PM2.5濃度排名居全省第四,“十三五”期間空氣質量綜合變化率排名全省第一,實現還藍天于民。
二是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堅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市區內兩河十四溝統籌實施“清水秀岸綜合整治工程”進行黑臭水體治理,通過新建污水管線、河道治理、底泥清淤、岸上生態修復、種植喬灌木等一系列具體措施,2020年經國家住建部認定,共16條黑臭水體治理達到了“長制久清”的目標,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責任體系,強化水資源保護、水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2019年鶴崗市被評為全省唯一的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飲用水源和工業水源水質達標率實現兩個100%,實現還碧水于民。
三是生態環境修復碩果累累,作為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市,鶴崗市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實施國家儲備林培育工程和森林撫育工程,全面推動濕地和林地恢復,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強化退耕還林還濕進度,完成垃圾無害化治理,以綠改黑、以綠護土。已完成森林撫育8000公頃,恢復濕地2716公頃,清運垃圾71萬立方米,礦山修復927公頃,建設綠色煤礦23家,蘿北云山石墨礦區被評為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實現還凈土于民。
四是森林城市創建實現突破,鶴崗市積極推動城市綠化和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2020年鶴崗市森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成果,46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國家林草局將鶴崗市推進創森工作經驗做法在全國《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簡報》上刊發。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63%,城區人均綠地面積15.15平方米。建成各類主題公園12個,全市口袋廣場、口袋花園達到46個,城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全覆蓋,實現還綠色于民。今年,我們又爭取到了黑龍江省唯一的由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林草局實施的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對鞏固鶴崗市生態建設成果將起到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下一步,在“十四五”時期,鶴崗市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緊盯大氣污染源治理,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治理,不斷鞏固創森成果,加強修復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不斷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努力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美麗鶴崗”和“山水生態名城”。
問:鶴崗域內有龍煤鶴崗礦業公司、龍江森工集團鶴北林業局和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三大省直經濟單元同處一個城市,這在黑龍江省并不多見。請問鶴崗市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鶴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延良:鶴崗市和三大省直經濟單元在資產資源、產業布局、要素配置等各方面都相互交織、相互依存,同命一體、不可分割。在經濟上共謀發展,在改革上全力支持。
一是深度融合促進發展。鶴崗市不僅將三大省直經濟單元部分領導干部列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促進共謀發展、共商合作。還邀請其黨政領導參加市委常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做到思想融合、力量融合,形成了認識高度統一、步伐高度協調,重點工作有效推進、難點工作有序突破、整體工作進展良好的生動局面。
二是聯手共促經濟發展。我們共同打造了寶泉嶺經濟開發區、鶴北林業局林產工業園區、糧食倉儲加工物流國際園區,以各區域資源優勢、項目輻射周邊經濟發展。共同推進了鶴崗機場、關門嘴子水庫、鶴名公路(331公路)、扶貧公路等項目工程,為全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共同組建了鶴崗區域旅游合作聯盟,合力打造龍江三峽界江游、鶴北紅松母森林生態游等精品旅游線路。
三是全力支持改革發展。傾力支持龍煤鶴礦解困振興。在支持龍煤鶴礦解困發展上,鶴崗市委市政府責無旁貸,2016年以來,累計幫助鶴礦集團化解拖欠市政府債務2509萬元,接收鶴礦退休人員近7.1萬人,妥善安置轉崗分流人員5805名,發放崗位及社保補貼近5億元。穩步推進農墾森工系統改革。按照省委“應交盡交、加快推進”的要求,全面承接農墾、森工系統和省直部門政府行政職能。共接收轉隸人員3807人。成立鶴崗市寶泉嶺政務服務中心,實現政務服務“無縫對接”,得到了企業和群眾認可。目前,森工改革通過國家驗收獲優秀檔次,農墾改革完成國家、省自查驗收。
下一步,鶴崗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區域協調發展部署要求,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合力推動煤電化能源工業、現代農業和林木加工產業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聯合搞好水利工程、橋梁道路、三供設施等建設工程,與其他三個經濟單元共同建設好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鶴崗。
問:我們關注到,鶴崗地區水資源豐沛,一直以來,鶴崗市注重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科學治水、依法治水,我們想了解一下鶴崗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哪些工作舉措?
鶴崗市副市長祝天姝:鶴崗市域內有黑龍江、松花江兩大水系,多年平均過境水量2954億立方米,另有梧桐河、嘟嚕河等80條中小河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6.0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61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6倍,可以說,鶴崗的水資源非常豐沛。
近年來,鶴崗市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興水新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要求,科學治水、依法治水,舉全市之力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一是堅持“以水促發展”,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開展了灌澇區田間配套、中低產田改造、德龍等大型灌區建設工程,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二是堅持“以水養民生”,實施了北山凈水廠移址新建、老舊小區供水管網和水表出戶改造,加密水質檢測頻次,保證了城市飲用水水質安全,同時,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不斷鞏固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成果。
三是堅持“以水改環境”,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提標改造和擴建,保證出廠水達標排放,實施了城市建成區“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綜合治理工程,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
四是堅持“以水保安全”,對15座地表水水源工程進行了除險加固,對域內中小河流進行了全面治理,有效提高了防洪能力,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
同時,作為全省“百大項目”之一的關門嘴子水庫也于去年4月1日開工建設。關門嘴子水庫是一座集城市供水、農業灌溉、防洪蓄水、水力發電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4.03億立方米,是鶴崗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保障鶴崗區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水庫項目計劃2023年完工,水庫建成后,鶴崗市區及農墾、森工系統用水將得到進一步保障,年可增加供水量8086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53.83萬畝,新增年均發電量2134萬千瓦時,結合梧桐河堤防建設,可將農墾、森工系統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我們也在積極推進關門嘴子水庫周邊的環境、旅游開發建設和區域板塊協同發展,將其建設成一個區域板塊內共享共贏的標志性工程。
在未來,我們將會以關門嘴子水庫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著力加快區域資源整合、旅游聚合、交通組合、發展融合步伐,促進鶴崗與森工、墾區的協同發展。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社會經濟、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工程”來抓;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質量的“增效工程”來抓;作為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來抓,全力構建完善、和諧、安全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問:作為處于黑龍江省版圖東北部的地級市,鶴崗擁有較長的中俄邊境線,承擔著興邊富民的重要職責。能否介紹一下當地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
鶴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延良:鶴崗市邊境線全長235公里,下轄綏濱、蘿北2個邊境縣,5個底邊鄉鎮,20個抵邊村,面積一萬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7.4%,這使得我們在興邊富民上擔負著重要的職責。這些年,我們持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積極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提升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促進祖國邊境地區繁榮發展、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作出了應有貢獻。鶴崗市主要采取三項措施興邊富民。
一是以加強基建興邊富民。改善硬環境,佳鶴鐵路預計2022年上半年建成通車,屆時鶴崗到哈爾濱的車程縮短至2小時48分鐘,鶴崗也將納入哈爾濱三小時經濟圈。鶴崗機場、綏濱機場均被列入省“十四五”規劃。逐步完善邊境公路網布局,修建了鶴名、鶴伊、鶴大三個重要城市進出通道,綏名公路建成通車,“醉美331”國道主線開工建設,修建農村公路585公里,實現行政村100%通硬化路。
二是以特色旅游興邊富民。吸引外地人,圍繞特色民居、特色產業、特色文化、人居環境優美和民族團結進步,建成了蘿北縣流域博物館、東明鄉民族文博館等文化展館,升級改造了江紅漁村、黃金古鎮、名山口岸等景區,不斷叫響“游龍江三峽,賞兩國風光”品牌。綏濱縣聯合農墾、森工打造抗聯紅色旅游項目,啟動阿穆爾捷特休閑農莊建設。省內循環游、紅色文化游、跨境體驗游逐步成為全域旅游新亮點。
三是以產業項目興邊富民。留住當地人,利用蘿北縣石墨資源儲備優勢,同世界500強中國五礦集團就云山石墨資源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培育壯大石墨深加工等產業發展新動能。綏濱縣以綠色水稻為主,大力發展種植業,新建“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3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個,打造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1處,被評為中國產業互聯網產業融合示范縣,以主導產業的新發展激發邊境地區的新活力。
今后,我們將在“富民”上做好文章,以“富民”促“興邊”,優先解決一線邊民重點民生問題,切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重大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進而帶動鶴崗市邊境地區實現總體上的“大發展”“大繁榮”,不斷開創興邊富民的新局面。
問:我們知道,《黑龍江省工業強省建設規劃(2019-2025年)》中提出,要打造“一區兩帶多基地”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其中,鶴崗正處在以資源型城市為重要節點的工業轉型升級帶上。那么鶴崗作為資源型城市在推進轉型發展上有哪些硬招實招,又是如何落實黑龍江省“工業轉型升級帶”任務的呢?
鶴崗市委書記李洪國:“十三五”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東北、對黑龍江省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系列支持東北振興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大力支持煤城轉型發展。我們憑借著良好的政策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不斷夯實民生基礎,持續釋放綠色生態優勢,加快了轉型發展的腳步。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省“工業轉型升級帶”要求,把產業擺在轉型發展的核心位置,以“五個要發展”為路徑,努力在產業轉型上做“加法”。全面實施資源型城市轉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成功引進中國五礦、國信通、大唐發電等多家大型企業落戶鶴崗,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落實“煤頭化尾”“煤頭電尾”要求,在煤電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精細煤化工,形成了煤制肥、煤制焦、煤制氣三條產業鏈條。將石墨新材料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加快形成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材料、超硬材料3條產業鏈和綠色礦山建設及尾礦綜合利用協同發展的“3+1”產業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要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形成稻、米、豆、肉、酒5條深加工產業鏈。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和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二是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資源型城市轉型提出了“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特別是要保障最困難群體的生活”要求。我們準確把握發展與民生關系,堅持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著力抓好群眾就業,開展“援企助區促就業”和創建“五型就業社區”活動,推進萬名黨員“一助一”就業創業行動,全市累計新增就業23.4萬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著力整治生態環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大礦山治理力度,推進“兩河十四溝”清水秀岸綜治工程,開展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5.15平方米,城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面夯實民生基礎,鶴崗市棚戶區改造累計完成投資突破76億元,惠及居民7.11萬戶,主城區平房基本清零,修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街巷道路300余條,城市“一環五縱七橫”的交通路網格局加速形成,全市口袋廣場、口袋花園達到46個,城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全覆蓋,人民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三是堅持綠色生態發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瞄準旅游和康養產業,充分挖掘鶴崗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充分發揮大界江、大森林的生態優勢,不斷叫響“游龍江三峽,賞兩國風光”品牌,修復細鱗河民族風情園和金頂山地質公園等傳統景區,推進清源湖、鶴立湖等景區設施建設,加快“醉美331”旅游公路建設,開通多條旅游專線,維修新建主要景區旅游道路,水上健身中心、博物館、城市記憶館相繼開放運營,醫養康綜合體康復中心、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等醫療康養項目正式運行。成功舉辦了梨花節、森林漂流節、中俄猶國際戲水節、中俄國際皮劃艇大賽、千人太極展演等系列文旅活動,“綠水青山”優勢正逐步變成“金山銀山”。
下一步,鶴崗將繼續堅持把推動經濟發展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生態保護,發揮生態優勢,全面構筑起支撐鶴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市場體系、產業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民生保障體系,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發展新路。